(教学督导推荐案例)
《笔译实训》是英语专业的核心实践课程,面向三年级学生开设。其核心教学目标设定为:传授翻译基础理论与常用方法技巧;通过大量针对性实践,深化学生对英汉语言系统差异的认知,从而强化其语言基本功与翻译实践能力;培养学生的翻译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,使其不仅能高效完成语码转换任务,更能批判性地审视译文质量;通过翻译实践达成思政目标,提升学生国际传播力。
外国语学院车艳秋老师主讲的《笔译实训》课程,以“实践贯穿全程、技术赋能教学、思政融入文本、服务地方需求”为特色,致力于构建从基础翻译能力到国际传播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。课程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,构建了以下五大教学环节:
(一) 实践淬炼翻译能力。课程通过“分析-转换-重组-检验”四步法系统构建翻译流程,引导学生解构源语深层结构、跨文化移植语义、重构目标语表达并验证功能对等。为突破难点,开展针对性专题训练。例如,分析中文对仗结构转换案例,强化句式重构能力;聚焦文化负载词处理,引导学生总结并运用直译、意译、音译+注释、文化意象替代、功能描述、创译融合等方法,举一反三破解文化翻译难题,实现有效跨文化传播。
(二) 文本分析驱动评价能力。以《红楼梦》第四十一章为范本,引导学生对比杨宪益&戴乃迭译本与霍克斯译本在文化意象、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差异。引入症候式分析法,聚焦译文中的意义缺失、背景增补、结构调整、文化误读等现象。引导学生关注从文本选择、翻译、出版到读者接受的完整流程,并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对译文进行批判性阅读与分析,以评价能力的提升反哺翻译实践能力。

(三) 文风临摹夯实语言根基。翻译能力的核心是扎实的双语能力。教学中,要求学生围绕特定翻译任务主题,广泛搜集并研读同类型优质英文文本,进行深度仿写训练。如在进行有关泰山、黄龙景色的翻译练习时,要求学生搜集英语名作中的景色描写,与中文小说和散文中的景色描写进行对比,并进行摹写。通过对比和摹写练习,强化学生对中英表达范式差异的理解,包括措辞、句式结构、语篇衔接、修辞风格等,提升学生目标语写作与翻译转换的精准性与得体性。
(四) 价值引领深化思政融合。精选承载文化精髓的翻译素材:通过翻译李大钊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》弘扬革命精神;结合政府工作报告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成就。立足本土实践,设置专题研讨“辽宁国际传播力的提升”,引导学生围绕辽宁“新六地”战略定位策划制作中英文宣传视频,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辽宁实践,激发学生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的使命感。

(五) 技术培训提升数字素养。积极回应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对外语人才数字素养的要求,培训学生使用CNKI、WOB等中外学术数据库;教授学生利用AI工具和语料库工具自主建设小型汉英平行语料库,建立分类词语库,以及使用AI工具辅助翻译和翻译对比分析;组织视频制作、公众号发布等技能培训,提升学生的国际传播力。

外国语学院2022级英语系学生对车艳秋老师的教学反馈
2022级英语专业李同学:
车老师教学严谨细致又全面,教学风格幽默风趣。她能够将知识点讲解得通俗易懂,使用许多鲜活的例子来帮助我们理解。老师在课堂上一直鼓励我们跨专业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,将媒体知识与外语知识结合在一起,用现代网络技术传播中华文化,这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了作为外语人的责任和担当。
2022级英语专业赵同学:
车老师教学严谨又全面,却毫无刻板之感,风趣亲切的特质让她在课堂上如鱼得水。她总能将复杂的知识点化繁为简,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娓娓道来。在她的悉心教导下,我们的翻译能力得到了极大地提升,大家都特别喜欢上车老师的笔译实训课。
2022级英语专业赵同学:
车老师具备严谨的专业素养与深厚的翻译底蕴,是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的实践者。老师在讲解笔译理论与技巧时,总能用具体的实例把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,不仅让我们掌握了翻译策略,还领略了不同文化在语言转换中的奇妙碰撞,让我对语言学习更感兴趣,对未来的实践更充满信心。
外国语学院 车艳秋执笔
校督导团 于丽萍推荐
2025年7月1日